董卓死後,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革。呂布因其在剷除董卓的行動中所立下的赫赫功勞,被朝廷拜為奮威將軍。他獲賜假節之權,儀比三司,榮耀加身,進封溫侯,得以與王允一同掌控朝政。此時的呂布,可謂是位高權重,風頭無兩。
然而,董卓、牛輔的舊部屬李傕、郭汜等人在董卓死後,陷入了迷茫與恐慌之中。他們本想解散部隊,歸隱田野,從此遠離這紛繁複雜的政治鬥爭。
但此時賈詡獻出計策,一番言辭打動了他們。賈詡分析局勢,認為此時解散部隊並非明智之舉,反而可能引致殺身之禍。於是,李傕、郭汜等人決定召集舊部,以圖東山再起。他們率領著大軍,氣勢洶洶地包圍了長安城,長達八日之久。
在長安之戰期間,局勢緊張到了極點。郭汜屯兵於城北,呂布主動率兵出城迎戰。面對郭汜,呂布毫無懼色,豪邁地說道:“且讓兵馬退後,你我二人隻身交戰來決定勝負。”隨後,兩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單挑。呂布勇力過人,以矛刺中郭汜。就在郭汜危在旦夕之時,他被左右的軍隊拼死相救,方才逃過一劫。
然而,命運的轉折在六月一日降臨。呂布手下的叟兵發生叛變,他們竟然暗中放李傕軍入城。呂布在腹背受敵的困境下,最終戰敗。無奈之下,呂布把董卓的首級系在馬鞍處,帶著數百名騎兵殺出武關,踏上了新的征程。
此後,呂布先去投靠袁術。他自以為是為袁術報了殺董卓的大仇,對袁術有恩,滿心期待能夠得到袁術的接納和重用。但袁術此人,生性多疑,且十分厭惡呂布反覆無常的性格和行事作風。在袁術看來,呂布這樣的人難以駕馭,日後恐怕會成為心腹大患。所以,袁術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呂布的投靠,毫不留情地將他拒之門外。呂布在遭受袁術的拒絕後,改投袁紹。
興平元年,那是一個戰亂頻繁、局勢動盪不安的年頭。曹操懷著雄心壯志,毅然決定向東攻打陶謙,試圖拓展自已的勢力範圍。在此期間,他派遣將領武陽人陳宮駐守東郡,以穩固後方。
陳宮此人,頗有謀略和野心。他趁此機會,極力勸說張邈:“如今這天下已然分裂,各路英雄豪傑紛紛崛起,逐鹿中原。您吶,擁有著十萬人的龐大隊伍,所處之地又能夠四面作戰,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。您應當按劍雄視天下,完全有能力成為人中豪傑,怎可甘心被他人所控制?這豈不是太過卑下了嗎?
現如今,曹操的軍隊正在東征,其後方之地兵力空虛。呂布此人,乃是猛士,不僅善於作戰,更是英勇無敵。倘若將他接來一同佔據兗州,然後靜觀天下形勢,耐心等候時事朝著有利的方向變化,如此這般,定能縱橫一世,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。”陳宮的勸說言辭懇切,分析得頭頭是道,極具說服力。
張邈在聽聞陳宮的這番意見後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權衡利弊之後,他最終決定聽從陳宮的建議,毅然決然地與弟弟張超、曹操手下從事中郎許汜、王楷以及陳宮等人,一同迎接呂布。
並且,他們還力邀呂布擔任兗州牧,佔據濮陽這一戰略要地。兗州所屬的郡縣,在他們的號召之下,紛紛響應,一時間,呂布的勢力迅速擴張。然而,仍有鄄城、東阿、範這三縣,堅定地站在曹操一方,拒不投降。
此後,曹操全力收復兗州,呂布在這場激烈的爭鬥中難以抵擋,只得東逃而去,轉而投奔劉備。
建安元年,風雲再起。袁術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攻打徐州,戰火紛飛,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。劉備面對強敵,令張飛駐守下邳,自已則親自率軍與袁術在盱眙、淮陰一帶展開了激烈的相持。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裡,戰爭局勢極為膠著。
雙方你來我往,互有勝敗。有時劉備的軍隊略佔上風,給袁術的軍隊造成了重大的打擊;有時袁術的軍隊又發起猛烈的